2012年2月21日 星期二

車禍處理的小常識

出來外面跑的,多少都會遇到大小車禍,難免碰到很能吵的小黃,或是一些態度很差的肇事者,如果自己不懂一些車禍小常識,被欺負是在所難免的,所以這邊整理一些車禍的小常識,能保護自己,也能保護周邊的人。

以下的文章大多來自部落客"法蘭克",感謝他詳盡跟專業的文章

  • 階段一 事故現場處理

1. 排除潛藏的危害與救人
2. 保留車禍現場的完整
  à拍照
  à劃線(定位車輛)
  à移除車輛
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62條:
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肇事,無人受傷或死亡而未依規定處置者,處新臺幣
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鍰;逃逸者,並吊扣其駕駛執照一個月至三個月
3. 報警處理並聯絡保險公司或親友協助

  • 階段二 法律程序的解決

1. 釐清責任歸屬,再談賠償 
  à路權的判定來釐清責任 
(大多數調解的責任歸屬,都來自是否違規,再來就是路權判定,如果當下真的判定不了,可以花錢,花時間等待鑑定)

2. 善用各種法律途徑,解決糾紛
  和解à私下和解或在警察機關和解
  調解à鄉鎮市公所調解委員會調解或法院調解
  訴訟à法院訴訟(民事或刑事)

有人員傷害或死亡,才進入刑事責任,車禍常見的刑事責任
過失傷害à重傷害à過失致死
民事以及刑事等會遇到地法律快速整理

對方若要採取以刑逼民,無確切證據,可能涉汲刑事誣告罪

車禍處理法律流程圖:

3. 遵守法律規定的時效與期間
刑事訴訟乃告訴乃論,有六個月的追訴期
民事訴訟,則是有兩年內要行使求償權力

4. 留意並採取必要法律行動,以防肇事者脫產
  à申請 "假扣押"

  • 到警局做筆錄會遇到的事

à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登記聯單
à一個月後可申請"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"

  • 道路優先權
「直行車」優於「轉彎車」。

「幹道車」優於「支道車」。
『讓』標誌(字)方向者為支道車,『停』標誌(字)方向者為支道車。

「在多車道上之車輛」優於「在少車道上之車輛」。

車道數相同,同為直行車或轉彎車者,「右方車」優於「左方車」。

進入同一車道時,「左轉車」優於「右轉車」。         

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

清楚的想法給你明確的未來

30幾歲重新振作:7件事創造未來30年專屬好工作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531327


如何畫自己的事業地圖?

第一個面向:追求清楚的想法
第二個面向:訂立一個遠大的目標
(告訴你為什麼讓人熱血沸騰的目標很是重要)
第三個面向:融入
(運用心理學和神經學的方法,把目標和現實人生連結在一起)
第四個面向:行動
第五個面向:回想
第六個面向:進化
第七個面向:放手

追求清楚的想法 (釐清達到未來目標所需的生活型態)

下列是一些設計來讓你思考你想要的生活型態的問題。回答問題時不要太認真,好好放鬆自己。記住,這是你自己所要創造的!不要因為你不能夠在現在看到結果就畏縮。好好地將它定義成你所想要的樣子。不然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?
*何謂最理想的行程?我該如何安排自己的每一天?
*我希望保持怎樣的工作彈性,例如在家工作、行程緊密、周休三日等?
*我想加入哪些現在恐怕無法安排的行程(例如健身、瑜珈課、學習新語言、擁有更多休息或陪小孩的時間、學習新的運動、冥想、當義工、閱讀、烹飪等)
*我想擁有更多旅遊機會或休假,以便進行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嗎?(例如花一個月的時間住在歐洲小木屋並在那裡工作、為自己所支持的基金會或教會做一些有意義的事、學習新技能、到國外旅行並且深入當地文化)?
*我想要如何與家人相處,和他們相處又帶給我怎樣的感覺?
*我想擁有甚麼樣的經濟環境?我要如何使用我的財產?那又是一種怎樣的感覺?


釐清未來目標的問題

當你在設立目標時,請記得詢問自己下列幾個問題:
*這個目標會令我感覺興奮和激動嗎?
*我會想要為這個目標採取任何行動嗎?
*這個目標與我的優點及熱情共通嗎?
*當我在和其他人說明這個目標時,其他人可以了解並且感到興奮嗎?
*我有盡全力去達成目標嗎?還是它確實太容易實現了?
*如果我達成了這個目標,感覺如何?(你想要變得偉大,或是你可聽到)


如果你想要轉職的話,則請回答下列問題:
*我擁有什麼特殊能力,能讓我應用在工作中?
*我想發揮何種影響力? 這個影響力對我又有何意義?
*我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?
*什麼事情能讓我感到興奮和充滿活力?
*什麼事情是我願意在每天上班時進行的?
*我曾經被人稱讚過什麼事嗎?
*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,只為了做甚麼事情嗎?
*我將要如何達成生活與工作之間的平衡(例如遠距離辦公、在家工作)?
*我的老闆會是怎樣的人?
*我的同事會是怎樣的人?
*在我的公司裡,又有甚麼好的企業文化與想法?
*我對做甚麼事情最具熱情?我想將什麼事情納入工作中?
*若真有這種機會的話,我又會有何種感覺?
*我為何要這麼做?
*我的工作已經具備這些特質了嗎?如果是,那我到底想要什麼?

2009年12月12日 星期六

草食男女_草食男vs.肉食女

草食男女

Career職場情報誌 更新日期:2009-12-06 記者:臧聲遠/Career職場情報誌總編輯


一份調查發現,大陸年輕人最嚮往成為一個大企業家,台灣年輕人最大夢想則是開一家小吃店,人生格局與企圖心判若雲泥。跟台灣年輕人同樣生長於富裕年代、性格特質有如孿生的日本年輕人,也出現所謂「草食創業家」的現象,他們無意追求企業成長與市場佔有率,創業純粹只是為了滿足自我樂趣,以及掌握人生的自主性,不用再聽命受制於老闆;在創業項目選擇上也「捨遠求近」,根本不關心「將來全球市場有多大」之類的問題,而以身邊週遭一些細小的、有趣的商機為滿足。台日兩國青年看待創業的態度,和他們看待工作的態度如出一轍。


日本現在很流行探討「草食男vs.肉食女」的問題,意指年輕男性有如草食動物,個性變得陰柔化,普遍胸無大志、不想扛起經濟責任,對於事業與愛情都消極以對;但年輕女性不論工作、愛情或性,都比過去更積極、企圖心更強烈,儼然成為肉食動物。用這組觀念來看台灣青年世代,不論男或女,都是草食動物居多吧!特質包括:


1討厭競爭,與其經過廝殺成為No. One(第一名),他們寧可當Only One(做獨一無二的自己,不用跟別人比)。


2 資源稀少與匱乏,才需要爭搶,激發進取的動力。台灣青年世代生長在豐裕的環境,一切得來太容易,不需要費力爭取,也不懂得珍惜。不像他們的前輩,在家吃飯要跟兄弟姐妹搶著吃、升學要搶著過窄門、出門搭車要搶位子、教室課桌椅不夠也要搶…,生活中無處不是你爭我奪。年輕世代在低度競爭、無須打拚就「現成可得」的環境下,當然不利於培養aggressive(侵略性∕積極進取)的精神。


3「親子共同體」現象:從報名兒童才藝班、到準備高中大學的多元入學,父母深度介入子女從小到大的學習歷程,凡事都有父母插手安排,使年輕世代對自我生涯規劃普遍很被動、甚至抱著無所謂或無為的態度,彷彿這是父母的事。而成年子女賴家當寄生族,子女不以為恥,父母竟也體諒包容,青年世代有退路與靠山可恃,誰還想當一個力拚生路的過河卒子?


4把「自我實現」放在第一位,生平無大志,也不想扛責任,人生只求快樂就好,從求學、工作到創業,都呈現高度的逸樂傾向。


然而別忘了,生存與安全需求沒滿足之前,別奢談自我實現的需求。縱使你想當一隻與世無爭的草食動物,但在全球競爭的戰場上,那些虎視眈眈的肉食動物,肯袖手讓你活下去嗎?

2009年12月3日 星期四

從修水道故事來看賺錢這件事

一個網路小故事,但道出兩個重要觀念: 資本主義以及通路為王

資本主義

如果有看過"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"或"窮爸爸與富爸爸"系列,就會發現,這些賺很多錢的商人,有個特質,第一就是非常非常地重視時間,第二就是他們的價值觀很不一樣。

怎麼會造成這兩種特質呢? 因為要規模性地賺錢關鍵就是時間

先打個比方

一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,頂多工作12小時,一個禮拜六天,換算成一年大約是(12*6*4*12=3456小時,概略算成3500小時),時薪一千(從一路低薪升到高薪的平均),大概年收是350萬,賺個40年,大約一億四千萬。

平均年收350萬這個數字,對上班工作的人來算,約莫只占百分之五
 

你一輩子辛苦工作了四十年,每周奉獻60小時,也只能賺到一億四千萬。

有些老闆年收或許就超過這個數字了

老闆之所以是老闆,就是因為他們不這樣賺錢的,靠得是規模性地賺錢,靠得是用別人的時間來賺錢。

舉個例子,你今天想做飲料生意,又不想要聘人,弄管理這麼麻煩,就去買一台自動販賣機吧!
 

經過一段調查,發現幾個點很多人有喝飲料的需求,但是又沒有攤販在賣飲料,那就是很好的地點,然後去跟地主橋好,再調查一下大家最愛喝的飲料,橋好供應商,你就開張了!

前面你鋪好這些賺錢機制,要投入資本去買設備,去處理很多細節,就像再修管道一樣,而一旦運轉開始賺錢了,你就不需要花時間在上面,也會有金錢進來。

之後,你就有時間再複製同樣的賺錢機制,去擴大你地財富。

事實上,巴菲特12歲就這樣做了。

人生就像雪球。最重要的東西,是找濕漉漉的雪,以及找座斜坡夠長的山。

錢可以讓我獨立,然後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。

By Warren Buffett

生意人比誰都重視時間,因為他們靠時間賺錢。





通路為王

再完美的商品,只要沒有市場購買,就不會產生價值。

故事中的修管道,就是把通路鋪往每個人的家裡,只要在家裡就能消費,所以他是規模性地建立他的通路。

搬運水的人雖然很勤勞,每件事情都自己來,但是他並無法一次服務這麼多客戶,因此在通路這件事情,他就無法建立的這麼大。


最後全村的人,還是用了自來水的系統,這就是通路的威力。


把同樣的事情搬到現實中。

WalMart用他的通路,來壓低生產成本

MicroSoft利用IBM的個人電腦,建立起Windows作業系統的通路。

Google利用簡單的搜尋平台,建立每個網路者必經的網路通路

7-11利用連鎖的威力,把原來的雜貨店通路取代

貼近現實一點。

醫生為什麼價值會比基礎研究人員高,因為他貼近通路,有權利決定醫院消費甚麼樣的藥品,也比基礎研究人員更了解市場要的是甚麼。

業務員的收入會比內勤人員高,因為他們與客戶的關係密切,有些客戶甚至只認業務員的,那這些業務員其實就是通路,這也是為什麼業務員收入才會高。

IC產業中,你越接近Lay Out,越接近產品,薪水越高,工作時間也會較少。


結論:商業的世界,通路為王。

2009年10月8日 星期四

究竟在修水道?還是單純地搬運水?

從前有個奇異的小村莊,村莊裡除了雨水沒有任何的水源,除此之外,這裡可是人們生活的好地方。為了根本地解決這個問題,村裡的長者決定對外簽訂一份送水合約,以便每天都能有人把水送到村裡面。在一段時間的徵召下,有兩個年輕人願意接受這份工作,於是村裡的長者就把這份合同同時給了這兩個人,因為他知道,一定的競爭將既有益於保持價格的低廉,而不被單方面壟斷,也能確保水的供應,必要時還可以互相補充。

得到合約的兩個人中,其中一位叫艾德,他立刻行動了起來,他買了兩只鍍鋅的大號鋼桶,每日奔波於一里以外的湖泊河村莊之間,用他的兩隻桶從湖中打水並運回村莊,再把打來的水倒在由村民們修建的一個結實的大蓄水池中。每天早晨他都必須起得比其他村民早,以便當村民需要用水時,蓄水池中以有足夠的水供他們使用。由於啟早攤黑地工作,艾德很快就開始賺到了錢。儘管這是一個相當艱苦的工作,但是愛德很高興,因為他能不斷地賺錢,並且他對能夠擁有兩份專營合同中的一份而感到滿意。

另外一個獲得合同的人叫比爾,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比爾自從簽訂合同之後就消失了,幾個月來,人們一直沒有看見過比爾。這點更令艾德興奮不已,由於沒有人與他競爭,他賺到了所有的水錢。

比爾幹甚麼去了呢?原來比爾沒有像艾德那樣也去買兩只桶,相反地,他做了一份詳細的商業計畫,並憑藉這份計畫找到了四位投資者,和他一起開了一家公司,並雇用了一位職業經理。六個月後,比爾帶著一個施工隊和一筆投資回到了村莊。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,比爾的施工隊修建了一條從村莊通往湖泊的大容量不鏽鋼管道。

在隆重的貫通典禮上,比爾宣布他的水比艾德的水更乾淨,因為比爾知道有許多人抱怨艾德的水中有灰塵。比爾還宣稱,他能每天二十四小時,一星期七天不間斷地為村民提供用水,而艾德卻只能在工作日裡送水,因為他在周末時間同樣需要休息。同時比爾也宣佈,對這種質量更高,供應更可靠的水,他收取的價格比艾德的價格低75%。於是村民歡呼雀躍,奔相走告,並立刻要求從比爾的管道接上水龍頭。

為了與比爾競爭,艾德也立刻將他的水價降低了75%,並且又買了兩個桶,開始一次運送四桶水,為了減少灰塵,他還給每個桶都加了蓋子。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,他雇用他的兩個兒子幫他的忙,以便夜間和周末也能夠工作。當他的兒子要來開村莊去上學時,他也深情地對他們說:

"快些回來,因為有一天這份工作將屬於你們。"

由於某些原因,他的兒子們上完學後就沒再回來了。艾德不得已只好雇用了幫工,但又遇到了令他頭痛的工會問題。工會要求他付更高的工資,提供更好的福利,並要求減輕勞動強度,允許工會成員每次只運送一桶水。

此時,比爾卻在思考:如果這個村莊需要水,其他有類似環境的村莊一定也需要水。於是他重新制定了他的商業計畫,開始向全國甚至全世界的村莊推銷他快速,大容量,低成本並且衛生的送水系統。每送出一桶水他只賺一便士,但是每天他能送幾十萬桶水。無論他是否工作,幾十萬的人都要消費這幾萬桶的水,而所有的這些錢便都流入了比爾的銀行帳戶中。顯然。比爾不但開發了水流向村莊的管道,還開發了一個使錢流向自己錢包的管道。

從此,比爾得到了自由,而艾德在他的餘生裡仍拼命地工作,最終還是陷在了永久的財務問題中。
--

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

一萬小時的淬煉

成功其實和你想的不一樣

有很無聊的統計學家,去做一些奇怪的統計,發現一些我們認為天才型的人物,其實他的成功都並不是偶然。

Bill Gates 在13歲的時候,他是當時全世界唯一能夠無限使用最先進電腦分時系統的孩子,並且連續寫了七年的電腦程式。

莫札特是公認的音樂神童,事實上,他六歲開始所做的曲,並不是完全的原創,有部分的元素來自於別的音樂,也被他父親潤飾過,直到21歲時,寫出的第九部曲子,才被公認為是一個原創。所以他的成功並不是偶然,早在六歲時,就開始他的音樂寫作淬鍊,當然他的父親擁有的音樂素養,也很快的幫助他成長。

一萬小時,是個很有趣的數字。

柏林某所音樂學院,針對一群年輕的音樂家,經由教授評等,把所有的學生分成三級,第一級被認為是明日之星,將來極有機會登上大舞台,成為職業的演奏家,外來將會大鳴大放,第二級則是素質不錯的學生,將來若加倍的努力,也很有潛力成為優秀的演奏家,而第三級,則被認為大概只能到學校教教音樂。

社會研究學者,針對這群學生去做了調查,發現這三群學生開始學音樂的年紀期時差不多,大多在五六歲時,差別開始出現在八歲以後,被認為是明日之星的那群學生,每周都練習將近三十個小時,並且很持續的練習,到了此時,這些學生大概都累積了近一萬小時的練習量。

再舉個例子,著名的樂團The beatles,在進軍美國之前,其實也有一段故事。

他們早在英國的時候,就有進行固定的演唱,一天約一小時。

之後,因緣際會下,受邀到德國的柏林某音樂廳駐唱,不同的是,Beatles被要求一天要演奏八小時,這數字表示,演奏時間加上上台前的練習,一天不只花八小時,而且,演奏時間拉了這麼長,他們也會擔心觀眾會聽膩,所以強迫著要變換曲風,來留下觀眾,就這樣,在去美國成名之前,一共演唱了1200多場次,總計將近一萬小時。

演唱一萬小時,這個數字,有些樂團似乎演唱了一輩子也達不到。

專業,不在乎你原來甚麼背景,有多聰明,只要你肯投入時間跟精力,就會達到。因此,你準備好要在哪投入一萬個小時了呢?

--
Ps: 對於這些故事有興趣的人,可以去參考"異數: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?"這本書。

2009年9月23日 星期三

選狼還是選獅子? 你要逃避挫敗,還是去擁抱屬於你的選擇權?


Parable of Lion and Wolf
A parable is spread out in internet. Do you desire the right of your choice? Please fight for it!

English Version:
http://subangjayan.blogspot.com/2008/03/parable-of-lions-and-wolf.html
--
上帝把兩群羊放在草原上,一群在南,一群在北。

上帝還給羊群找了兩種天敵,一種是獅子,一種是狼。

上帝對羊群說:「如果你們要狼,就給一隻,任它隨意咬你們。如果你們要獅子,就給兩頭,你們可以在兩頭獅子中任選一頭,還可以隨時更換。」

這道題的問題就是:如果你也在羊群中,你是選狼還是選獅子?很容易做出選擇吧?
好吧!記住你的選擇,接著往下看。

南邊羊想,獅子比狼兇猛得多,還是要狼吧!於是,它們就要了一隻狼。北邊羊想,獅子雖然比狼兇猛得多,但我們有選擇權,還是要獅子吧!於是,它們就要了兩頭獅。

狼進了南邊羊群後,就開始吃羊。狼身體小,食量也小,一隻羊夠它吃幾天了。這樣羊群幾天 才被追殺一次。

北邊羊挑選了一頭獅子,另一頭則留在上帝那裡。這頭獅子進入羊群後,也開始吃羊。獅子不但比狼兇猛,而且食量驚人,每天都要吃一隻羊。這樣羊群就天天都要被追殺,驚恐萬狀,羊群趕緊請上帝換一頭獅子。不料,上帝保管的那頭獅子一直沒有吃東西,飢餓難耐,撲進羊群,比前面那頭獅子咬得更瘋狂。羊群一天到晚只是逃命,連草都快吃不成了。

南邊羊群慶幸自己選對了天敵,又嘲笑北邊的羊群沒有眼光。
北邊羊群非常後悔,向上帝大倒苦水,要求更換天敵,改要一隻狼。
上帝說:「天敵一旦確定,就不能更改,必須世代相隨,你們唯一的權利是在兩頭獅子中選擇。」

北邊羊群只好把兩頭獅子不斷更換。可兩頭獅子同樣凶殘,換哪一頭都 比南邊羊群悲慘得多,它們索性不換了,讓一頭獅子吃得膘肥體壯,另一頭獅子則餓得精瘦。眼看那頭瘦獅子快要餓死了,羊群才請上帝換一頭。

這頭瘦獅子經過長時間的飢餓後,慢慢悟出了一個道理:自己雖然兇猛異常,一百隻羊都不是對手,可是自己的命運是操縱在羊群手裡的。羊群隨時可以把自己送回上帝那裡,讓自己飽受飢餓的煎熬,甚至有可能餓死。想通這個道理後,瘦獅子就對羊群特別客氣,只吃死羊和病羊,凡是健康的羊它都不吃了。羊群喜出望外,有幾隻小羊提議乾脆固定要瘦獅子,不要那頭肥獅子了。

一隻老公羊提醒說:「瘦獅子是怕我們送它回上帝那裡挨餓,才對我們這麼好。萬一肥獅子餓死了,我們沒有了選擇的餘地,瘦獅子很快就會恢復凶殘的本性。」

羊群覺得老羊說得有理,為了不讓另一頭獅子餓死,它們趕緊把它換回來。原先肥壯的那頭獅子,已餓得剩下皮包骨頭了,並且也懂得了自己的命運是操縱在羊群手裡的道理。為了能在草原上待久一點,它竟百般討好起羊群來。而那頭被送交給上帝的獅子,則難過得流下了眼淚。

北邊羊群在經歷了重重磨難後,終於過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。
南邊羊的處境卻越來越悲慘了,那隻狼因為沒有競爭對手,羊群又無法更換它,它就胡作非為,每天都要咬死幾十隻羊,這隻狼早已不吃羊肉了,它只喝羊的血,還不准羊叫,那隻叫就立刻咬死那隻。

南邊的羊群只能在心中哀嘆:「早知道這樣,還不如要兩頭獅子。」
--


很有趣的小故事,可以衍生出一些想法。

在這個年代,買一隻手機,你一點也不會覺得珍貴,因為你的選擇很多,有Motorola, Nokia, Samsung.....

那如果是一顆人造衛星? 全世界有能力做這件事情的人就不多了吧,所這是寡占市場,一台可以叫價上百億。

製藥是一種寡占市場,能夠有資金開發新藥,足夠地通路去行銷,最後再用專利把銷售權獨佔起來,花了這麼多資源去做這些事,就是希望當你生病時,只能用它家的藥,當你沒得選擇,又迫切需要的時候,你就會不計任何代價去得到,所以,藥廠就是在賺這種大錢。

就業市場也是一樣的道理,在五十年前的台灣,一個留學博士很稀有,因為在那個年代,知識流通並不便利,高等教育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,因此能夠取得這樣的知識高度,是非常稀有的,所以各大政府機關,大專院校,民間團體會去爭相聘用他。

把一樣的情形放在現在,當一間科技大學應徵助理教授,有四五十封博士履歷,包含一半的留學博士,部分的副教授,助理教授的時候,那博士相對就沒這麼稀奇了。很難堪的是,花了半生的心血接受高等教育,吃了許多的苦,訓練你成為一位研究員,最後投入就業市場時,發現供過於求的事實,那薪資下降是必然地,如果你能接受這樣的薪資當然好,因為你是真的熱愛研究,可以為此犧牲自己,犧牲家庭,如此態度做研究,不成功也很難。

問題是,當你不能接受這樣的薪資條件,那該如何?
你會發現,你投入半輩子的時間投入這項專業,過程中其實也在逐步地放棄你的選擇權,事實是,你正築一道高牆,讓別人進不來,但你也出不去。

最後,回到了你職業生涯的原點,你花了畢生心血建立的競爭力,到頭來究竟是被選擇,還是握有選擇權呢?
--